13510178759

内容大数据,决策正循环,该如何驱动品牌增长?

2020-09-04 14:19:15        0

所谓的“内容战略”,就是把内容提到和产品一样高的地位,通过内容的生产、分发、应用,筑高企业的护城河,全面引领企业的增长。
来讲一个
“凯叔讲故事”的案例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凯叔在刚创业那会儿,经常收到家长们的投诉。而且投诉的理由非常奇葩,说“凯叔讲故事讲的太生动了”。故事讲的太生动也有错?原来,很多父母都是睡前给孩子讲故事,结果孩子一听凯叔的故事,反而更精神了。这个事给了王凯很大触动:光有一个好产品是没用的,好产品必须得找到一个恰当的消费场景。于是,凯叔根据用户的这个反馈,在每个故事后会加上一首“睡前诗”。他专挑孩子考试会考的那些古诗,把诗歌读到7遍以上,每一遍的声音都再小一点点,听诗的孩子就会在渐弱的声音里入睡。这一个典型的根据用户反馈做商业决策的案例。很多公司都企图借助大数据做商业决策,但我认为单纯用大数据去做决策是远远不够用的。比如说,在凯叔讲故事的这个案例里,用户反馈的“太生动”是一种什么数据?严格意义上,这不是数据,只能算是一种内容向的反馈。所谓的大数据,只能展示用户机械的行为数据。比如说,加购、下单、页面停留时间、复购率等。
但一个企业在做商业决策时,可能不仅需要用户的“行为数据”,更需要用户的“感性数据”。什么是“感性数据”呢?比如用户的喜好厌恶、审美偏好、立场观点等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,“行为数据”有点像FBI探员用的“心理侧写”,即通过观察一个人蛛丝马迹的行为,从而描述出这个人的心理画像。而“感性数据”有点像“审讯”,通过语言、情感上的直接交流,让另一个人坦露心声。我们之所以需要“感性数据”,是因为商业决策不仅仅是冰冷的消费行为判断,我们还要对复杂的用户心理、情感、审美风向等做判断。假如你是一个女装潮牌,你想知道用户是否喜欢新一季的服装。你当然可以通过小范围的产品上新,来测试市场反应。但销售数据只能告诉你哪一件服装更受欢迎,却没法告诉你用户喜欢或讨厌的理由是什么。这个时候,我们就可以借助内容,去生产“感性数据”。比如,我们可以发起一个活动,名叫“男票照PK闺蜜照”。让用户穿着你家的潮牌女装,分别让自己男友和闺蜜给自己拍照,看一下谁的照片更受大家欢迎。最受欢迎的照片得主,可以返还200元代金券。这个活动当然不是想看男友和闺蜜谁的摄影水平高。而是观察用户在穿自家衣服时,一般都想展示哪种类型的气质?她们一般搭配什么样的帽子和鞋子?吃瓜群众在评价照片时,最常使用的词语是什么?通过对用户留言里高频词句的统计,对照片风格类型的分析,我们就可以拿到用户的“感性数据”,从而把握当季的流行趋势,为下一版服装设计打样提供最鲜活的依据。这就是内容战略的第一个要点。